close

轉載:

台灣人到海外就業早已不是新鮮事,如今人人卻聞「台勞」色變。面對低薪、工時長的「鬼島」,出走是唯一選項嗎?年輕人為何出走?

出走後,看到了什麼風景、體驗了什麼樣的人生?這兩位勇敢的台灣女生認為,即使當台勞,也可以在工作中自我累積,突破環境限制、自我學習,累積金錢之外的收穫。

【記者黃文鈴專題報導】22歲大學畢業那一年,拿著中文系的畢業證書,溫曉嵐因為憧憬商管理財,先是應徵Pizza連鎖店的儲備幹部、NOVA店 員,非本科系的出身,使得她的求職路並不順遂,有好幾年都陷在不停轉換工作的迴圈,即使後來找到銀行櫃員、理財專員較穩定的工作,卻始終揮不去心中的困頓 感,與身處台灣職場的封閉感。

(上圖)去年10月,溫曉嵐(前排右二)和同事參加印尼師範大學舉辦的印尼傳統藝術工作坊,一行人特地穿著傳統舞蹈服飾留念。(圖/溫曉嵐提供 文/黃文鈴)

海外教中文 享受文化洗禮

「台灣適合人居住、人文素養高,但不適合工作」溫曉嵐笑著說。在台工作4年之後,她毅然辭職,報名中原大學應用華語系與華文會合辦的華語師資班,8 個月後,教育部遴選第一批派赴越南各大學的華文教師,她幸運上榜,27歲那一年,她遠赴越南胡志明市,擔任當地大學的中文系華語教師。

形容自己有「憨膽」的溫曉嵐,只學了十天的越南話就遠赴越南,同一批派駐的老師分居越南各地,全校只有她一個台灣人。也因為如此,反而開啟了她在越南的社交圈。白天在課堂上講中文,下午回到辦公室和同事練習越南文,晚上回到住處,則和同住學校宿舍的外國留學生們講英文。

原本求職路上的跌跌撞撞,沒想到出國工作後,反而像捲在一起的茶葉,浸到水中舒展開來,盡情學習也具體感受到自己的成長。教育部專案續簽1年期限過 後,她回到台灣。同樣的困頓感再次襲來,環顧身邊同屆畢業的同學,儘管擁有公立學校穩定教職,卻不斷抱怨上司、同事或學生。她思忖,在台灣任何小事都容易 被放得很大,但若提醒自己是在一段人生旅程中,就容易釋懷。於是,她再次申請海外華文教職,目前人在印尼雅加達的國際學校任教,兩年合約將屆,她已開心簽 下3年續約。

溫曉嵐僅是青年出走的其中一例。若說她是預謀出走,那甫通過移民署特考,結束近6年越南外派的許卉儀,更是一連串幸運的「不小心」。就讀屏東教育大 學教育系時,她曾因興趣在校內的語言中心學越南語,畢業後的那個暑假,又以校友身份至姊妹校胡志明師範大學學習兩個月越南語。個性活潑外向的她,很快就講 得一口流利越南語。

外派越南 師院生職場轉彎

許卉儀說,原本她對人生的想像,就是在補習班當美語老師。沒想到回國實習時,某一天實習老師和家具行老闆閒聊,提起自己有個學生很會說越南語。正 巧,這名老闆有意在越南投資房地產,需要一名嫻熟當地語言的台灣人。透過老師的牽線,許卉儀跟著老闆到了越南闖天下,那年她才22歲。

起初,公司只有5個人,她以老闆特助身份,不僅得負責採買、發薪水,還得打理老闆的大小事。一開始人生地不熟,吃了很多苦頭,曾經買東西被騙、坐車 被繞遠路。漸漸地,她開始感受到當地的純樸民情。由於公司所在地離胡志明市要40分鐘車程,巴士常常不照班表出現,和司機混熟後,司機乾脆記下她的電話, 快開到時便撥電話通知她,免去等公車的困擾。

挑戰多升職快 福利羨煞同儕

在這家公司工作近3年後,眼見房地產界許多黑暗面,她興起離職念頭。很快地在人力銀行接到面試通知。由於有外派越南的經驗,又精通當地語言,薪水從原本一個月1,200美元,一跳變成台幣5萬5千元,公司更提供6次台灣、越南來回機票,1年可休6次10天長假,羨煞旁人。

這份工作同樣得從頭學起,擔任人資主管的她,底下員工多達近千名,辦公室裡更要管理6名越南人、1名大陸員工,而下屬們都是叔叔、伯伯的年紀。身為 最年輕的主管,又是唯一的女性,許卉儀下了一番苦心,和不同階層、年齡的人溝通。她說,若當初是選擇留在台灣工作,以她的年紀,根本不可能這麼早就爬到管 理階層。

由於在越南鄉下花費不高,公司又供吃住,卉儀1個月就可輕鬆存到5萬元,幾年下來存款可觀。有一次回台休假,她與同學約逛街,別人都省著生活費不敢多買,或還在拚教職考試,她卻覺得怎麼台灣東西這麼好買?

台灣年輕世代的低薪情形已趨普遍。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最新數據顯示,2014年1月失業率為4.02%,其中20歲至24歲族群失業率高達 13.18%,是所有族群最高,每7個人就有1人失業。不僅點出「畢業即失業」的隱憂,若再算進25歲至29歲族群,青年世代的失業人口數竟佔了總失業人 口近5成。

不僅失業率高,即使找到工作,也常落入「青貧族」,主計總處截至2013年5月統計顯示,20歲至24歲就業人口中,逾76%月薪未達3萬元。25 歲至29歲的族群面臨社會上更大的壓力,也仍有逾5成每個月領不到3萬元。這樣的經濟困境自然成為青年出走的主因。據人力銀行統計,2012年12月與 2008年同期相比,刊在人力銀行的海外工作職缺,直線上升。其中尤以中港澳工作數最多,自6,135個職缺,增加至9,794個。印尼、泰國、菲律賓、 馬來西亞、越南組成的東協五國,又以印尼為首,職缺自22個增加至174個,漲幅近8倍最為驚人。而分析工作內容,近7年來皆以國外業務需求居冠,生產管 理人才居次。

辛炳隆呼籲 考慮職涯發展性

儘管職缺直線上升,但對於台灣人才流失卻產生隱憂。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副教授辛炳隆指出,很多年輕人只想賺錢而出國,賺錢沒有對錯,也能紓緩國內青年失業的壓力,但從社會國家層面來講,是人力資源的浪費。

他以持最低階工作準證(Work Permit,WP)赴新加坡的台灣青年為例,儘管月領約5萬台幣,但不准懷孕、不准轉換僱主等條件,儼然就是「台勞」。辛炳隆說,國人到海外就業早已發 生,跨國遷移不是問題,但這些青年從事的都是基層工作,如同東南亞輸出勞工,回到家都是英雄、有錢人,他直言:「我們就像這些國家一樣,完全倒退。」

他分析,赴海外工作的台灣勞工,包括台幹、海外度假(Working Holiday)或持WP的基層勞工,對方政府給予的簽證不同、待遇也截然不同。他呼籲有心赴海外工作的年輕人,出發前應先考慮,這份工作對於自己職涯發 展的幫助性。他舉例,就像在加油站打工的人,做了10年還是只會舉著加油槍替人加油。出國除了為了賺錢,然後呢?

青年回望台灣 海外歷練拓展視野

對於出國就業的幫助,在上海工作4年的Stacy則有不同看法。她指出,台灣是海島國家,言論容易傾向只有一種看法,思考侷限狹隘。來到中國,同事 來自四面八方,不同的意見與角度,讓她的思考邏輯更加寬廣,國際新聞的數量比台灣媒體多許多。她直言,不可否認地,中國國際觀已超越台灣許多,這些時事與 台灣息息相關,來到中國反而加強了自己的國際觀。

許卉儀則說,出國之後反而看清自己過去錯誤的成見。她以前以為越南就像電視上說的,是個落後貧窮的國家,她還特地帶了有破洞的外套,「故意裝窮」,怕與身邊同學貧富差距太大會格格不入,也怕被搶,但來到越南看見胡志明的進步,才發現自己的可笑。

外派累積實力 考上移民署公務員

而她在外派近6年後,幸運錄取移民特考越南文組,未來將於台東市服務站替越南外配服務,她說,由於在越南生活過,能以同理心看待這群來台打拚的外籍 勞工、外配,也因為在越南受過許多越南人的幫助,讓她更以回饋的心情,立志要做好這份工作。回想起當初僅因興趣學習多一種語言,卻讓人生出現大轉變,許卉 儀說,這一切都始料未及。

在雅加達教書將邁入第2年的溫曉嵐也說,在國外工作就像航行在人生的旅程,縱有不如意的事,也能很快釋懷。她形容,原本只能藉由媒體報導去認識其他 國家,就像窺看鄰居倒垃圾的身影,現在卻能走到鄰居家串門子,親身瞭解不同國家的文化。她也更理解以前照顧外公的印尼阿姨,即使來到台灣仍維持禱告的習 慣,那份背後的堅持與信仰。

她笑說,以前聽到別人以「台勞」稱呼他們這群遠赴海外工作的台灣勞工會生氣,現在轉念一想,無論薪資或心態,都比以前在台灣開闊,即使是台勞,她說:「做個快樂的台勞也沒什麼不好。」

▲穿著量身訂做的越南長衫,與新娘合照。許卉儀(右)說,伴娘主要工作是接受伴郎的禮物,包括檳榔等物品,依照傳統需著越南傳統長衫。(圖/許卉儀提供 文/黃文鈴)

▲印尼傳統藝術工作坊中,專心向印尼教授學習打擊樂甘美朗中的沙隆(gamelan-saron)的台灣籍教師。(圖/溫曉嵐提供 文/黃文鈴)

▲在越南工作近6年,許卉儀當過3次伴娘。圖中她穿著越南傳統國服「長衫(ao dai)」 在越南中部城市大勒,乘著朋友僱來的馬車環湖。(圖/許卉儀提供 文/黃文鈴)

arrow
arrow

    ok寶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