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
紐約時報中文網 – 2013年11月7日 下午3:30
香港——周三,兩家中國大陸銀行在香港上市時收到冷淡回應,因為投資者擔心中國的金融體系難以應對潛在的壞賬泛濫,這可能會使中國經濟陷入困境。這兩家銀行售出了價值近20億美元(約合122億元人民幣)的股票。
徽 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總部位於中國東部安徽省的地區性銀行集團。據兩名知情人士透露,周三,該公司以接近招股價下限的價格為首次公開募股定價,籌得 92億港元(約合72億元人民幣)。上述知情人士要求匿名,因為該信息尚未公布。同樣是在周三,重慶銀行的股票在首個交易日收盤時價格微跌,在股票交易中 籌得42億港元。
雖然兩家銀行過去三年里的凈利潤年增長率都超過了25%,並報稱壞賬水平遠低於銀行業平均水平,但它們上市之時,仍然只能定出幾乎不存在資產溢價的股價。
這說明,投資者對這些銀行的賬面貸款質量及增加未來利潤的能力持懷疑態度,背景則是他們對中國的銀行越來越警惕的心理,以及對中國金融體系健康狀況的廣泛懷疑。
「人 們越來越擔心,政府對惡性貸款不會再那麼寬容,可能會拿規模較小、資金匱乏的銀行來當典型,」經濟學家、香港金融諮詢公司絲路顧問公司(Silk Road Associates)的董事總經理貝哲民(Ben Simpfendorfer)說。「金融領域的這種擔憂情緒可能會愈發普遍。」
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之後的五年中,銀行貸款翻番以及所謂影子銀行的快速崛起推動中國經濟渡過了難關。
地方政府要為大部分借款負責,因為它們將資金投入龐大的基礎設施項目或寵物項目(因個人愛好而非大眾需要而發起的項目——譯註),目的是創造就業崗位,增加國內生產總值。
如今,隨着增長放緩,北京的新領導層正在設法控制無用投資及不計後果的貸款——分析人士稱,上述話題已經被列入將於周六開始的共產黨關鍵性規劃會議的議事日程。有鑒於此,一些分析人士及投資者認為未來會出大麻煩,特別是那些為地方政府無節制開銷提供資金的金融機構。
在 中國,地方政府不得直接借貸或發行債券,也無法為此類債務提供擔保,因此他們一直依靠專門設立的控股公司,這些公司被稱為融資平台。根據信用評級機構穆迪 投資者服務公司(Moody\'s Investors Service)本周發佈的報告, 6月底,地方政府融資平台積累的銀行債務總額高達9.7萬億元人民幣,大約相當於中國銀行貸款總額的13%。